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負壓活檢針。
背景技術:
1、在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領域,活體組織檢查(biopsy)簡稱“活檢”,亦稱外科病理學檢查,簡稱“外檢”;是指應診斷、治療的需要,從患者體內切取、鉗取或穿刺等取出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的技術。它是診斷病理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對絕大多數(shù)送檢病例都能做出明確的組織病理學診斷和病理分析,醫(yī)生能夠明確疾病的類型、發(fā)展階段以及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顧z取樣的方式多種多樣,每種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優(yōu)缺點。
2、其中,負壓式柱狀活檢方式在臨床實踐中被廣泛應用,這種方式通過負壓將組織吸入柱狀針管內,以獲取相對完整的組織樣本,為病理診斷提供有力支持,然而,該技術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3、一,在組織離斷環(huán)節(jié),該技術存在明顯不足,當利用負壓式柱狀活檢針獲取組織樣本時,經常會出現(xiàn)組織離斷困難的情況,容易導致組織呈現(xiàn)“藕斷絲連”的狀態(tài),這不僅影響了獲取樣本的完整性,使得樣本在后續(xù)的病理分析過程中難以準確反映病變組織的真實情況,進而可能干擾醫(yī)生的診斷結果,還可能導致多次取樣,增加患者的痛苦和醫(yī)療成本;
4、二,在樣本獲取后的拔出過程中,也存在較大風險。由于負壓不足等原因,通過負壓吸取入針管內的組織在拔出活檢針時極有可能掉落,一旦樣本掉落,不僅意味著此次活檢操作的失敗,需要重新進行取樣,延誤診斷時間,還可能對患者造成額外的傷害,如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增加。
5、綜上所述,現(xiàn)有負壓式柱狀活檢技術在組織離斷和樣本保存方面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其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因此,開發(fā)一種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新型負壓活檢針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臨床價值。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負壓活檢針,在發(fā)射組件由待擊發(fā)狀態(tài)變換為釋放狀態(tài)時,外針桿在外針底座和螺旋導向凹槽的配合下以轉動的方式對病灶組織進行切割取樣,同時,通過負壓組件使得第一負壓通道和第二負壓通道內部同時形成負壓并對組織樣本進行吸附。
2、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
3、一種負壓活檢針,包括內針桿和外針桿,所述外針桿同軸套設于內針桿的外側;
4、所述內針桿被配置為非貫通式的中空結構,所述內針桿外側的兩端分別開設有吸附孔和連通孔,且所述吸附孔和連通孔相互連通;
5、所述外針桿被配置為當活檢裝置從待擊發(fā)狀態(tài)轉變?yōu)閾舭l(fā)狀態(tài)的過程中,所述外針桿以轉動的方式沿內針桿的軸線向遠離手柄組件的方向移動;
6、還包括:
7、負壓組件,所述負壓組件和內針桿以及負壓組件和外針桿之間均相互連接;
8、其中,當所述外針桿向遠離手柄組件的方向移動時,所述內針桿和外針桿的間隙以及內針桿內部均形成負壓,用以吸附組織樣本至所述外針桿內部。
9、在一種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內針桿遠離手柄組件的一端開設有二次吸附端,且所述二次吸附端和吸附孔相適配,所述二次吸附端遠離手柄組件的一端開設有刺入刃,所述外針桿遠離手柄組件的一端開設有切割刃,所述切割刃為下列結構形式中的一種:鋸齒狀刃口、斜面刃口、三棱刃口。
10、在一種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外針桿靠近切割刃一端的內壁開設有防滑面,所述防滑面上開設有若干防滑紋。
11、在一種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防滑紋的形式為下列形式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螺旋防滑紋、凹槽防滑紋、凸點防滑紋。
12、在一種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負壓組件包括內針底座和外針底座,所述內針底座固定于手柄組件內部,且所述內針底座和內針桿固定連接,所述外針底座滑動連接于內針底座的外側,且所述內針底座和外針桿固定連接,所述內針底座和外針底座之間形成負壓腔,所述負壓腔被配置為當活檢裝置從待擊發(fā)狀態(tài)轉變?yōu)閾舭l(fā)狀態(tài)的過程中,其內部的氣體壓強小于外部氣體壓強。
13、在一種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外針底座的外側開設有螺旋導向凹槽,手柄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導向凸臺,且所述導向凸臺和螺旋導向凹槽相適配。
14、在一種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內針桿和外針桿以間隙配合的方式滑動連接,所述內針桿和外針桿之間形成第一負壓通道,所述吸附孔和連通孔形成第二負壓通道,且所述第一負壓通道和負壓腔和第二負壓通道和負壓腔之間均相互連通。
15、在一種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內針桿的外徑記為d1,所述二次吸附端的外徑記為d2,d1>d2。
16、在一種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內針桿和外針桿的材質為下列材質中的一種:不銹鋼、鈦合金、鎳鈦合金。
17、一種手柄組件,適用于上述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包括手柄殼體,手柄殼體的外側轉動連接有上弦扳手,手柄殼體的內部固定有發(fā)射組件、安全鎖組件和穿刺深度調節(jié)組件,且所述上弦扳手和發(fā)射組件以及發(fā)射組件和安全鎖組件之間均相互適配,所述手柄殼體的內部設置有導向凸臺,且所述導向凸臺和螺旋導向凹槽相適配。
18、本發(fā)明取得的技術效果為:
19、本發(fā)明在發(fā)射組件由待擊發(fā)狀態(tài)變換為擊發(fā)狀態(tài)時,通過發(fā)射組件驅動外針桿和外針底座向靠近病灶組織的方向移動,通過外針桿對病灶組織進行切割取樣,同時,通過負壓組件使得第一負壓通道以及第二負壓通道內部同時形成負壓,通過第一負壓通道和第二負壓通道的配合對組織樣本進行吸附,提高裝置對組織樣本的吸附效果,避免組織樣本從外針桿內部脫離;
20、本發(fā)明通過在二次吸附端的外側開設多個吸附孔,在通過第二負壓通道對組織樣本進行二次吸附時,通過多個吸附孔的配合能夠對樣本組織形成多點吸附,使得第二負壓通道作用于組織樣本上的吸附力更加均勻;
21、本發(fā)明通過在外針底座外側開設螺旋導向凹槽,在外針底座帶動外針桿對病灶組織進行切割取樣時,通過導向桿和螺旋導向凹槽的配合,使得外針桿以轉動的方式進入病灶組織內部并進行切割,提高了外針桿對病灶組織的切割力,能夠有效的解決病灶組織和組織樣本難以離斷的問題;
22、本發(fā)明通過在內針桿的一端設置刺入端,當組織樣本在負壓作用下進入到外針桿內部后,內針桿上的刺入端能夠刺入組織樣本內部,在第一負壓通道和第二負壓通道對組織樣本共同吸附的基礎上,通過二次吸附端能夠再次對組織樣本進行固定,進一步避免組織樣本從外針桿內部脫離。
1.一種負壓活檢針,包括內針桿(10)和外針桿(11),所述外針桿(11)同軸套設于內針桿(10)的外側,其特征在于: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針桿(10)遠離手柄組件的一端開設有二次吸附端(12),且所述二次吸附端(12)和吸附孔(13)相適配,所述二次吸附端(12)遠離手柄組件的一端開設有刺入刃,所述外針桿(11)遠離手柄組件的一端開設有切割刃,所述切割刃為下列結構形式中的一種:鋸齒狀刃口、斜面刃口、三棱刃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針桿(11)靠近切割刃一端的內壁開設有防滑面,所述防滑面上開設有若干防滑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紋的形式為下列形式中的一種或幾種的組合:螺旋防滑紋、凹槽防滑紋、凸點防滑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負壓組件包括內針底座(21)和外針底座(22),所述內針底座(21)固定于手柄組件內部,且所述內針底座(21)和內針桿(10)固定連接,所述外針底座(22)滑動連接于內針底座(21)的外側,且所述內針底座(21)和外針桿(11)固定連接,所述內針底座(21)和外針底座(22)之間形成負壓腔,所述負壓腔被配置為當活檢裝置從待擊發(fā)狀態(tài)轉變?yōu)閾舭l(fā)狀態(tài)的過程中,其內部的氣體壓強小于外部氣體壓強。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針底座(22)的外側開設有螺旋導向凹槽(23),手柄組件的內部設置有導向凸臺,且所述導向凸臺和螺旋導向凹槽(23)相適配。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針桿(10)和外針桿(11)以間隙配合的方式滑動連接,所述內針桿(10)和外針桿(11)之間形成第一負壓通道,所述吸附孔(13)和連通孔(14)形成第二負壓通道,且所述第一負壓通道和負壓腔和第二負壓通道和負壓腔之間均相互連通。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針桿(10)的外徑記為d1,所述二次吸附端(12)的外徑記為d2,d1>d2。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針桿(10)和外針桿(11)的材質為下列材質中的一種:不銹鋼、鈦合金、鎳鈦合金。
10.一種手柄組件,適用于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負壓活檢針,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殼體(30),手柄殼體(30)的外側轉動連接有上弦扳手(31),手柄殼體(30)的內部固定有發(fā)射組件(32)、安全鎖組件(33)和穿刺深度調節(jié)組件(34),且所述上弦扳手(31)和發(fā)射組件(32)以及發(fā)射組件(32)和安全鎖組件(33)之間均相互適配,所述手柄殼體(30)的內部設置有導向凸臺,且所述導向凸臺和螺旋導向凹槽(23)相適配。